在全球冰川加速消融的緊迫背景下,2025“國際冰川保護年”迎來一項重要科考行動。8月5日至15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國科學探險協會聯合主辦的“青藏高原 冰穹探界——國際冰川保護年暨2025唐古拉山科學考察”將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布曲區域展開。
唐古拉山作為長江、瀾滄江等亞洲重要河流的源頭,其冰川變化直接影響20億人口的生存與發展。此次“冰穹探界”科考行動,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重要組成部分,將匯聚冰凍圈科學、生態學、醫學及智能科技領域專家,考察區域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包括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的綜合觀測站–唐古拉山站,以創新技術探測冰川邊界、評估極端環境人體適應能力,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與生態保護提供關鍵數據支撐。
科考隊出征冰川,考察“亞洲水塔”生態變化
本次科考行動,得到社會各界力量的鼎力支持,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觀測體系。其中,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車科技公司作為本次科考行動的戰略合作伙伴;杭州天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合作伙伴;大連中?萍及l展有限公司、中測瑞格測量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華益瑞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協辦單位;探享未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承辦;廣東電小二科技有限公司、阿里歐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為此次科考行動提供部分裝備支持。
另外,本次科考行動還獲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越野車分會的鼎立支持,相關媒體也將隨隊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科考行動在裝備的使用上,實現多個“首次”?瓶缄爩⑹褂萌A為終端智能穿戴設備,助力科考人員在極端環境下完成數據采集與健康監測。在科考車輛方面,將首次使用國產新能源越野車猛士M817作為極端環境下的物資運輸、人員保障、地形探測完成科考工作。同時,科考隊也將首次大規模應用無人機、激光雷達、探地雷達等裝備,對冰川冰下地形、冰面形變及流域地貌進行毫米級三維建模,精準捕捉冰凍圈邊界動態。
雙重任務:冰川探測與生命極限挑戰
本次科考行動,將聚焦“冰川邊界動態變化”與“人體極端環境適應”兩大核心議題。
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69%的淡水儲存于冰川中,其消融將引發短期洪水與長期水資源危機。對于冰川的探測,科考隊將通過無人機航測與地面監測結合,通過高分辨率影像與點云數據,精準獲取冰下地形的冰巖邊界、冰面地形的冰川形變,以及流域地形的流域植被蓋度、地貌分布參數,構建高精度三維空間模型,清晰呈現冰凍圈邊界動態變化,掘種質資源信息,為生態系統評估與保護提供數據支撐。
針對人體極端環境適應研究,科考隊將運用華為智能穿戴設備,實時監測科考人員的血氧、血壓、心率等指標,建立高海拔極端環境健康數據原始庫,為后續科考制定健康安全指南,支撐后勤保障。不僅如此,此次科考行動還將現場測試驗證中國科學探險協會的智能手表和低氧環境兩項標準,填補高海拔地區實測驗證的空白。
冰川保護:一場關乎人類命運的全球行動
“冰川是地球的“固態水庫”“氣候記錄儀”和“生態調節器!北Wo冰川不僅是科學問題,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笔紫茖W家何曉波研究員強調,“青藏高原作為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擁有廣袤冰川,其生態狀況遠超肉眼所見。保護冰川不僅關乎自然環境,更涉及人類生存與發展。
此次“冰穹探界”科考行動,將前沿科技與科學探索緊密結合,不僅致力于揭示青藏高原冰凍圈的奧秘,更著眼于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人類適應極端環境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以實際行動貫徹生態文明思想,守護中華水塔,助力全球生態保護事業。